成都代孕服务
网站文章
成都“西控”三年成绩单: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升到16.4平方米
来源:http://www.zhitoutiao.cn  日期:2021-04-26
成都西控成效显著,绿地蓝天令人心旷神怡。
西控是保护成都天府之国本源的百年大计,是推动城市发展方式转型的长远之策。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成都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重塑产业经济地理,深入推进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3年来,西控区域坚持以控促优、以控提质、助力转型,走出了一条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资源要素节约集约为重点、以推动生态价值创新转化为方向的发展新路子。2019年,成都西部片区获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7月8日至9日,成都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动员会暨西控工作推进会召开。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从大会上了解到,三年以来,西控区域各项发展指标向好,绿色发展成效突出。
温江区坚持以高端实现西控、创新引领西控、绿色践行西控,获评2019绿色中国典范城市。郫都区刚性推行五控五减,单位GDP能耗、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 10%、27%。大邑县确立西岭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总体目标定位,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蒲江县着眼打造美丽蒲江绿色典范,完成全省丘区首个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获评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
三年来,西控区域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升到16.4平方米,比2016年增长15%;建成绿道1208公里,占全市总量的32.1%;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高出全市平均水平9天;优良水体比例从 2017 年的89.8%提高到2019年的100%。
让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主旋律
7月8日,与会人员用一天时间先后赴崇州市、大邑县、邛崃市、蒲江县、温江区、郫都区、都江堰市、彭州市等西控区域开展现场调研、交流学习。
都江堰市拾光山丘的致富经
实现产业提档升级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位于都江堰市胥家镇金胜社区的拾光山丘,依托都江堰优势旅游资源,按照有机体验定位,采取参与式保障体系模式进行生产经营管理,将农户和消费者联系起来,使小农户完全参与到绿色、有机生产体系中去,实现农民和农业企业之间的利益联结,促进绿色、有机农业快速发展。通过建立有机农业生产基地,以公司为平台,采取大园区+小业主的方式,以订单模式吸纳农民,为农民提供技术培训,按照统一的生产规范和技术标准进行生产,资源整合的集中度达95%;同时,建立会员制度和专业营销团队,吸纳目标消费群体成为会员,针对客户需求提供农事体验、康养、野趣等个性化服务。
目前,拾光山丘项目已建成有机种养示范区160亩,自然教育拓展区220亩,环湖野奢体验区160亩,游客服务中心750平方米,产品展示区1200平方米,有机体验餐厅1500平方米,生态钓场2个,精品民宿60间约4500平方米,生态游步道4.5公里。
在西控战略背景下,2017年-2019年与2012年-2016年相比,都江堰市旅游综合收入增长49.67%,人均旅游消费增长201%,城市价值大幅跃升。
崇州市的网红民宿
川西竹林成为成都西部乡村音乐会客厅
一畦畦齐整的菜园,种着各色蔬菜。田园慢生活的气息扑面而来,如约而至的诗情画意,宛如梦中的桃花源。这里是崇州市白头镇大雨村鲜道幸福里,原本是普通的川西竹林,现在是网红民宿。
大雨村曾经是崇州市的一个相对贫困村,经过几年的脱贫攻坚,在崇州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支持下,依托大雨村13组的郭家林盘,大雨村请来了做餐饮、音乐和文化传媒的专业化运营团队,负责打造、运营幸福里。
产业引进了,如何壮大集体经济组织,如何提高运营者的创业积极性,如何让群众足不出户享受红利,构建三赢的利益共同体?在实践中,大雨村成立合作社,通过折资入股+社员筹资+项目补助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并建立股份合作、保底二次分红的利益连接机制,实现三方共赢,按照区社合一三变一专的改革路径,聚焦社企共营,积极探索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打造居民高品质生活场景形态,持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努力打造成为成都西部乡村音乐会客厅。
蒲江县花开麟凤林盘
全域旅游让村民共享生态红利
红绿相间的绿道从麟凤新村穿过,绿道旁,木制栈道和石板铺成的步道向茶山深处延伸。沿着栈道走进去,清澈的小溪、起伏的茶山、幽深的马尾松林、千亩海棠和茶花,让人心旷神怡。
麟凤新村位于蒲江县成佳茶乡4A级景区内,是成佳镇的农民新型居住区,共有110幢川西民居风格的小别墅。整个小区不仅配套完善,风貌优美,周边还有茶山环抱、成片的马尾松林和千亩海棠、茶花,是全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点。
近年来,麟凤村充分利用生态资源提升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通过花开麟凤项目的实施,积极改善乡村面貌,大力推进全域旅游,让村民共享生态红利。建成绿道11.3公里,有效串联起了川西林盘、乡村民宿、地道特色美食等农商文旅融合发展的多元消费场景,构成相对完整的绿色空间系统,形成了茶海松林茶海花田的大地景观,更有了场景感、仪式感、参与感和体验感。
温江区依田桃源
描绘农创农旅农养融合发展新场景
作为温江首批规划建设的农创、农旅、农养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示范项目,位于万春镇温江农高园农旅养整合发展区的依田桃源完好地保存川西林盘资源和农耕文化脉络,做到民居、绿林、桃花、稻田、渠系相互映衬,描绘出一幅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源画卷。
依田桃源按照国家5A级景区标准,以‘乡土基因+时尚元素+生态理念’作为核心,构建消费新空间新场景。温江农高园(生态旅游区)管委会书记盛振华介绍,通过打造集现代有机农业、文化创意、乡村酒店、运动休闲、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田园国际康养度假目的地,推动农商文旅体养融合发展,从而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规划。
据依田桃源项目负责人贺信介绍,项目场景展示区(依田桃源)占地面积约142亩,分为两期开发。其中,一期是依田村的理念展示区,由3栋原址修缮后的明清时期川西古建筑和农业景观示范区组成,分别为鸿图馆、乔松堂、闲云庭和陇归园;二期是依田村的理念体验区,包含田园精品民宿和农艺主题公园。
郫都区陌上花
开艺术点亮乡村,打造田园公园
作为郫都区乡村振兴重大项目,陌上花开都市田园综合体从2017年计划进入实施阶段以来就备受关注。这个位于红光街道的高品质都市田园综合体标杆项目可作为郫都乡村振兴发展的一个样本。陌上花开项目围绕六次产业融合,推动艺术点亮乡村,以打造乡村田园公园标杆为总体定位,规划建设数字农业示范区、花卉博览区、艺术展演区、农民新型社区等业态功能分区。郫都区委书记杨东升表示,通过融合发展的六部曲,郫都区将努力实现城乡融合新形态、三生融合新场景、富民安居新生活。
彭州市鱼凫湿地
入选成都乡村振兴十大案例
彭州市龙门山镇鱼凫湿地项目以绿道为纽带,打造了生态、生产、生活高度融合的农村新形态。鱼凫湿地在整体打造过程中,有效利用本地水鱼竹石特产,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变荒河滩为亲水乐园,为群众和游客提供休闲度假、健身康养服务。
自项目开放以来,鱼凫湿地已接待游客超过200万人次,集体经济收入1000余万元,带动周边餐饮、民宿、零售等旅游产业收入增长约7200万元,进一步畅通群众增收致富渠道,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约600个,新增就业、创业及其他财产性收入约2600万元;同时,鱼凫湿地积极推进集体经济加社会资本模式,依托本地特色资源,引进社会企业在湿地配套建设心语星宿、泡泡屋民宿,开业以来迅速走红,网络曝光量已超8000万次。2019年,鱼凫湿地入选成都市乡村振兴十大案例,被评为成都市十佳乡村网红打卡地。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赖芳杰
原标题:成都“西控”三年成绩单: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升到16.4平方米

参考资料

标签: